關于印發《伟德首页官网師範教育 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實施方案》的通知
《伟德首页官网師範教育卓越教師培養計劃 2.0實施方案》業經 學校校長辦公會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特此通知。
伟德首页官网 2020年 3月 13日
伟德首页官网師範教育卓越教師培養計劃
2.0實施方案
為貫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 設改革的意見》決策部署,落實《教育部等 5部門關于印發〈教 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的通知》工作要求,根 據《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 力的意見》、《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 2.0的意見》及
《省教育廳關于全省師範教育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 2.0的通 知》等文件精神,對
《中學教育專業認證标準(第三級)》(以 下簡稱《認證标準》),結合我校師範教育卓越教師培養工作實際, 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思路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立足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 務,堅定辦學方向,堅持服務需求,創新機制模式,深化協同育 人,貫通職前職後,建設一流師範專業,全面引領教師教育改革 發展。加強師範學院建設,推進師範教育改革,弘揚師範教育優 良傳統,發揮綜合性大學師範教育在辦學特色、專業能力培養、 人才培養方面的引領作用,培養造就一批師德高尚、專業基礎紮 實、教育教學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
二、目标要求
經過五至十年左右的努力,辦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師範
專業;師德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明顯增強,課程體系和教學内 容更新完善,實踐教學質量顯著提升;教師教育師資隊
結構優 化,以師範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新形态基本形成,協同培養機制 基本健全,教師教育質量發展體系基本建立。
三、改革任務和重要舉措
(一)師範師德養成教育行動計劃——全面開展師德養成教育,夯實師德第一标準的各項工作
1.師德教育課程項目将習近平總書記“四有”好教師标準、四個“引路人”、四
個“相統一”和“四個服務”等要求,作為高校教師和師範生師 德教育的首要任務和重點内容,細化落實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高校師範生是未來基礎教育的踐行者,其道德品質關系到國家基 礎教育的未來,更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開設引導師範生樹 立正确的教師職業道德信念的系列講座和課程,通過課程主渠道 培育師德。師德養成系列課程由理論教學、主題活動、實踐踐行 三個模塊組成,将師德養成的教育效果“内化”成學生終身從事 教育事業的崇高品質和自覺行動,着力培養“學高為師,身正為 範”的卓越教師。
2.師範美育養德項目美育是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視和加強師範
生的美育教育,提高師範生審美品質,對于增強師範生的職業認 同感,提升師範生教學藝術素養有着重要作用。在學校相對成熟
的美育課程體系基礎上,将美育課程融入師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中,突出“師範性”與“美育”的有機融合,通過音樂、美術、 優秀中華傳統文化鑒賞、教育家的成長曆程、現代教育思潮等豐 富的美育課程的開設,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同時引導師範生參 與課外藝術社團及校園藝術文化活動,培育師範生的美育自覺。
3.師範文化建設項目師範文化是師範教育的靈魂和精神,發揚伟德首页官网師範教育
傳統,通過開展學校師範教育曆史溯源研究、校友資源研究、優 秀師範校友回校座談、“明日之師”大賽以及“普通話推廣周” 等多樣化活動,加強學校師範文化建設。強調師範文化對師範生 思想和行為的價值導向和激勵功能,遵循師範文化建設的特點和 規律,注重未來教師職業道德的養成教育,職業情感的體驗教育 和職業技能的實踐教育。
(二)師範人才培養改革行動計劃——探索推進師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多措并舉提升師範人才培養質量
4.師範專業招生改革項目探索師範專業招生及培養改革。在學校獲批進行綜合評價錄
取改革試點工作後,安排師範類專業部分招生計劃進行綜合評價 錄取改革試點工作,擇優選拔品學兼優并具有從教潛質的優秀師 範類人才;根據高考改革帶來的基礎教育教師需求變化,調整招 生專業結構,适度擴大招生規模,為基礎教育培養緊缺的學科教 師;推進“名城名校”融合發展戰略,開展師範生定向培養工作,
在省内提前批次面向蘇州市所轄縣(市、區)招收鄉村教師定向 師範生,為蘇州培養一批願意紮根農村、甘于奉獻、一專多能、 素質全面的本土化的師範人才;繼續開展專業大類招生及培養工 作,在學生進行專業分流時增加面試環節,建立師範生轉入轉出 的動态調整機制,吸引更多優秀學生修讀師範專業。
5.師範生本碩貫通項目重點探索師範生本碩貫通培養。推進師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改革,探索本碩貫通培養機制,通過校内二次選拔,遴選熱愛教 師職業、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質和教師職業道德、學科基礎紮實、 有一定學科教育研究能力的優秀師範生免試攻讀學科教學專業 碩士研究生;積極申請教育部六年一貫制碩士層次
合型師資培 養項目,探索開展師範雙專業卓越教師人才培養。
6.全日制教育碩士培養改革項目改革全日制教育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推行教育碩士集中培
養制度,強化教育素養和學科教學實踐。從質量
準、課程體系、 師資隊
、教育過程以及學位論文等方面推進教育碩士專業學位 研究生培養與教師職業資格的有機銜接。教育碩士研究生在經過 一年的學科專業課程學習後,根據學校制定的教學實踐方案和要 求,在專業所在學院(部)的指導下完成教育實踐。研究生院和 師範學院負責指導與監督教育碩士人才培養過程及質量。
7.非師範生師範教育項目為有志從事師範教育的非師範生提供成長成才的通道。面向
師範專業學生開設的教師教育類公共基礎課程、師德養成的通識 選修課程等均允許非師範專業學生申請選修;鼓勵非師範專業學 生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已通過教師資格證考試的非師範專業學 生可結合專業畢業實習的要求,申請參加學校統一組織的教育見 習、研習、實習等實踐教學活動。
8.複合型師範人才培養項目
根據 2019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士學位授權與授予管理 辦法》,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的優勢,分類推進師範專業雙學士 學位、輔修學士學位、跨學科聯合等複合型人才培養項目。
(三)師範教育實踐教學行動計劃——健全貫穿培養全程的實踐教學體系,着力提高師範生實踐教學能力
9.師範實踐教學平台建設項目建設“伟德首页官网師範類專業教師職業技能實訓中心”。對
《認證
準》及《江蘇省師範類專業教師職業技能實訓中心建設 标準》,在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的基礎上,分校區建設師範生 通用技能實訓室,出台師範生職業技能訓練要求及規範,制定師 範生職業基本技能考核
準,強化師範生教學基本功和教學技能 訓練與考核,教師通用技能考核由師範學院統一管理和實施。以 每年的江蘇省師範生教學基本功大賽為抓手,形成由教務部、研 究生院、師範學院及學生專業所在學院(部)共同負責的機制, 并制定相關的競賽制度。
10.師範實踐教學課程建設項目
制定師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合理設置通識教師教育課程、 學科教師教育課程以及教學技能實踐性課程,以課程方案高品質 帶動師範實踐教學的高質量。推進教育實踐課程化,提高師範專 業實踐課程比例,将學科教學技能培養、教育見習、實習、研習、 名師系列講座等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 采用案例教學、觀摩教學、問題研讨、模拟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 提高教學效果;開展課程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主動适應 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對未來教師的挑戰。
11.師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項目
《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 量的意見》中明确要求“改進實習運行機制”,建立健全貫穿培 養全程的實踐教學體系,确保實踐教學前後銜接、階梯遞進,實 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相互促進。試點師範生在實習基地 學校進行多學段職業體驗,建立健全貫穿培養全程的實踐教學體 系,推動情境式學習、問題式見習、駐校式實習、課題式研習一 體化。切實落實師範生教育實踐累計不少于 1個學期制度。
12.師範實踐教學團隊建設項目全面推行教育實踐“雙導師制”。師範生教育實踐由大學和
中小學教師共同
導。學校選拔責任心強、教學經驗豐富、熟悉 中小學教育教學實踐的教師,采取駐校
導、巡回指導和遠程指 導等多種方式進行有效
導;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遴選優 秀教研員和教師協助指導。同時學校與中小學、教研機構通過專
題研究、協同教研、定期培訓等多種形式,不斷提高指導教師的 專業化水平和實踐指導能力。
13.教育實踐示範基地建設項目在現有的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基礎上,遴選建設一批示範性
教育實踐基地和優秀研究生工作站,加大經費投入,完善實踐教 學條件,在師範生教育實踐、教師培訓、教育教學研究、基地學 校發展等多方面建立合作共赢的長效機制。實踐基地應具
良好 的校風師風、較強的師資力量、豐富的課程資源和教改實踐經驗, 确保能為師範生提供充足的實踐崗位、充分的實踐機會、有效的 實踐指導和安全健康的實踐環境。
14.師範實踐教學制度完善項目充分利用江蘇省師範生信息管理系統,對師範生基本功考
核、教育實踐環節等進行質量監測。推進教育實踐全過程管理, 做到實踐(包括見習、實習和研習)前有明确要求、實踐中有監 督指導、實踐後有考核評價。根據師範類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不同 培養要求,制定相應的教育實踐要求、實踐計劃、實踐手冊、評 價标準等工作規範,建立并完善以實踐計劃、實踐教案、聽課評 課記錄、實踐總結與考核等為主要内容的師範生教育實踐檔案袋 制度。
15.師範實踐研究能力強化項目在加強師範生實踐教學能力培養的同時,強化師範生的實踐
研究能力,培養更多“研究型教師”。鼓勵師範本科生,明确要
求教育碩士研究生,緊密聯系基礎教育實際開展研究,關注學校 教育教學和管理實踐中具有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的重要問題,緻 力于教育實際問題的解決和教育實踐的改進。
(四)師範教育協同育人行動計劃——深化校地合作,建立“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
16.教師教育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項目與中小學協同開展培養培訓、職前與職後相互銜接的教師教
育改革試驗區,着力推進培養規模結構、培養目标、課程設置、 資源建設、教學團隊、實踐基地、職後培訓、質量評價、管理機 制、科學研究等全流程協同育人。通過建設教師教育改革創新試 驗區,與區域中小學共建名師工作室、特級教師流動站等,積極 搭建區域基礎教育合作研究平台。借鑒“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大 學優秀實習生”項目的成功經驗,在試驗區完善教育實踐與就業 一體化的指導體系,提升師範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争力。
17.教師教育專業師資地方合作項目根據《認證标準》,教師教育課程教師要熟悉中學教師專業
準、教師教育課程标準和中學教育工作,每五年至少有一年中 學教育
務經曆。制度性地鼓勵和引導教師教育專業師資到中學 兼職,感受實踐需要,發現實際問題,參與中學和教育行政機關 的教育科學研究和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探讨和積累案例性的教 學方案和教師職業道德培養的具體方案。探索高校和中學“協同 教研”、“雙向互聘”等共同發展機制。
18.師範類畢業生跟蹤反饋制度建設項目根據《認證标準》,建立師範類畢業生持續跟蹤反饋機制,
形成基礎教育機構、教育行政部門等利益相關方參與的多元社會 評價機制,對培養目标的達成度進行定期評價。
斷優化“三位 一體”協同培養機制,完善高校與中學合作的“互補系統”、學 習與工作相結合的“互動系統”,在有效提升教師教育人才培養 質量的同時,建立和完善培養教師教育人才的績效評估制度。
(五)師範教育師資優化行動計劃——實施人才強教戰略,建強優化教師教育師資隊伍
19.高水平教師教育師資引進項目加大引進高水平教師教育師資的投入力度,把引進高水平教
師教育師資納入伟德首页官网人才發展戰略,配足配優符合卓越教師 培養需要的教師教育師資隊伍。根據《認證标準》,每個師範類 專業的學科課程與教學論教師原則上不少于 3人。同時優化教師 教育師資職稱評聘體系,合理制定學科課程與教學論等教師教育 實踐類課程教師評價标準,評價結果作為績效分配和職稱評聘的 重要依據。
20.教師教育類兼職教師工作機制完善項目制定教師教育類兼職教師管理辦法,明确兼職教師的工作職
責、權利和義務;鼓勵兼職教師參與教育碩士指導、本科生
導、 人才培養目标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和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等具 體工作;制度性提供兼職教師開設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師教育類課
程的路徑,制定相關規章,确保教師教育類課程任課教師中至少 20%的教師來自中學一線優秀教師;充分發揮中學一線名師的人 格魅力,制度性開設教師職業品德、信念的講座和教師職業道德 課程;開辟兼職教師與專職教師聯合申報校内外各類科學研究項 目、教學改革項目和各類獎項的途徑,鼓勵兼職教師融入學校的 教師教育專業師資隊伍。
21.教師教育師資發展項目提升教師教育師資專業化水平,增進教師教育師資的專業認
同,創建教師教育師資發展共同體。構建教師教育師資(含兼職) 從入職培訓到在職發展的系統提升體系,開展
同層次的研修項 目,通過采用理論研修、跟崗學習、學校問題診斷、境内外教育 考察、課題研究等形式,促進教師培養、培訓、研究和
務一體 化。
(六)師範教育國際交流行動計劃——加強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拓寬師範類學生和師資的國際視野
22.教師教育國際化辦學項目推行開放式國際化辦學模式,培養學生國際化視野。在原有
與國(境)外大學及科研機構聯合培養本科生、研究生的基礎上, 開辟和增加與國(境)外高校教師教育專業的合作,加快推進教 師教育國際化進程。成立伟德首页官网師範類專業學生出國(境)交 流管理工作協調小組,推進教師教育專業國際化戰略的實施,并
斷增加教師教育專業學生出國(境)研修經費,培養具有國際
視野的卓越教師。 23.教師教育師資及管理者的國際交流項目
加大教師教育師資及管理者的國際交流力度,鼓勵和資助相 關人員出國(境)進修,并将這項工作納入教師繼續教育考核内 容,争取每年派出 3
左右的教師教育師資及管理者出國或出境 訪學和進修。根據《認證标準》,使具有半年以上境外研修經曆 教師占教師教育課程教師比例不低于 20%。
24.教師教育國際研究項目加強教師教育類研究,鼓勵教師教育師資赴國(境)外參加高
水平國際學術會議,并擇優進行資助,提高教師教育國際學術對 話能力和競争力。定期舉辦研讨會與論壇,就學科教學、課程改 革、教學管理、師範生生涯規劃
導、師範生綜合素質評價、師 範生心理健康,以及師範生職業認同等議題進行國際研讨與交流 合作。
四、保障機制
(一)加強組織保障
成立“伟德首页官网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專家委員會,負責計劃 的指導、咨詢服務等工作。計劃實施周期為 5-10年,專家委員 會對實施進展及效果進行定期檢查并對計劃方案進行動态調整。
(二)加強政策支持
優先支持師範生參與國際合作交流,包括公派出國(境)留 學、實習、交換生等;支持教師教育骨幹教師國内訪學和出國(境)
進修。推進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教師職業資格的有機 銜接。将卓越教師培養實施情況作為教師教育師資考核評價和職 稱晉升的重要依據。對師範學院的教師隊
建設和運行保障給予 政策支持。
(三)加大經費保障
學校将“師範教育卓越教師培養計劃 2.0”實施經費納入年 度财務預算,同時積極争取校外經費,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支持 師德課程、人才培養改革、實踐教學平台建設、示範性實踐基地 建設、教師教育師資隊
建設以及出國(境)交流等工作有序開 展。